4月的茶山,满眼的翠绿中,到处忙碌着茶农采茶制茶和客商收购茶叶的身影。一年之计在于春,对于茶人来说,每年的春茶开采时节,就是最大的收获季节。
近日记者深入到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主要产茶景洪市大渡岗、勐腊县象明、易武和勐海县布朗山等乡镇采访中,看到一个个良好生态环境带来优质茶叶热销的喜人场景。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中,西双版纳135万亩与森林共生的绿色茶树,已经成为了群众赖以发展致富的摇钱树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西双版纳的生动实践,就写在茶农一个个幸福的笑容里。
位于古六大茶山的勐腊县象明乡安乐村村民何智波的茶叶初制所内,工人炒茶、捻揉和晒茶,正忙得不可开交。
“我们一家5口打理着100亩茶园,除了加工自家的茶叶外,也收购其他村民的茶叶来加工出售。”何智波介绍说,这一段时间仅靠自家劳动力忙不过来,还从外面招了15名季节工来帮助采摘茶叶和加工制茶,但是每天需要支付出去的工资就达6000元。尽管如此,但由于他家的茶叶品质好,没做出一批毛茶就会被客户收购一空,因此连续几年的纯收入都较为稳定可观。今年春茶一季下来,预计收入会超过100万元。
“你别看我家收入高,他们也收入不低呢。”何智波指着一名30岁上下的男子对记者说,这个名叫徐小波男子带着筛茶机上茶山来,仅用了两天半时间就完成了4吨茶叶的筛检工作,获得的报酬高达2万元。
森林覆盖率高达81.3%的西双版纳,植物种类占全国的六分之一。
全州130万人口中,就有40万人是茶农。据统计,近几年来茶农仅从茶叶一项上每年人均纯收入就达1.5万元,西双版纳州茶叶企业上缴的税收,已经占全省茶叶税收的77%。放眼望去,西双版纳的茶山几乎都是只见森林不见茶树,茶树都生长在森林下。独特的土壤、独特的气候、独特的生物多样性,造就了西双版纳普洱茶独特的优良品质。收到良好生态回馈的西双版纳,敬畏自然、感恩自然、保护自然中践行好生态文明思想,已经成为了全州上下的共识共为。
从勐海县经勐混镇沿着宽阔的水泥硬化路面,经贺开茶山一路盘旋而上进入布朗山乡的老班章村,记者看到的又是另外一番景象。只见这里除了茶园和家家户户忙碌着茶农、茶商的身影外,还有各种前来参观的、各种拍摄和直播卖茶的人员络绎不绝,热闹程度不亚于一个小型景区。
“我们一家4口人全部都上山来做采茶工了。”来自景洪市勐龙镇的村民先二对记者说,在这里帮茶农采茶主人家包住宿,每人每天的报酬为200元。对于他们这样没有什么技术特长的村民来说,一个采茶季下来,一家人就可以得到10多万元的收入,也算是个美差了。
“可能你们外面来的人不理解,我们每一户村民盖新房都要盖2000平方米到3000平方米那么大,这不仅是因为要晒茶叶。”老班章村民小组副组长杨小峰接受采访时说,因为一到春茶开采的季节,每户村民家都要请20名左右的采茶工来帮助采茶、制茶。因此每天除了接待前来收购茶叶的客户外,还得安排这些采茶工在家住宿,“房子盖小了不够住”。
据统计,只有135户村民共600余口人的老班章村民小组,平时驻扎在村里建房等务工的外来人员就达3000人左右,进入春茶开采季节,加上采制茶叶的季节工、买茶的客户和各种参观拍摄人员,每天的外来人员都有近万人的规模。
“都是奔着老班章的茶叶来的。”杨小峰说,根据2021年的统计数字显示,老班章茶农的户均年收入已达70万元左右,而各种通过经营老班章茶叶致富的茶商更是数以万计。
来源:云南网 记者 戴振华 摄影报道,信息贵在分享,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